跳到主要內容區

陳茂生教授專訪

採訪│林譽釗、魏弘杰  撰稿│林譽釗、魏弘杰

 

1. 在教授擔任系主任的期間,整體的領導方針為何?系上當時的發展情形為何?


  我當系主任時,我們老師的名額已經達到飽和,所以為了擴充老師的編制,擴充研究領域,就申請成立一個管理方面的研究所,將它命名為工程管理研究所。我們也順利地成立一系兩所,但是幾年後大學法改變,我們學校的規範是一系一所,系所必須合一(也就是現在的工工系),所以將工程管理研究所裁掉,跟工工研究所合併,而後來清大有成立管理方面的學系,還有管理學院,我們大概有四、五位老師就改聘到管理學院,包含我們的前系主任,也就是當時首任的院長。

2. 在擔任系主任期間令您最印象深刻的事?


  我任教的 OR 課,有個視障生,眼睛慢慢地看不見。一開始,他眼睛視力很差,所以考試都要用特大的字,和很大張的考卷紙,字體放得很大來看,電腦螢幕也是要特別給他的電腦螢幕。一開始是用紙本的考卷,後來漸漸不行,就用電腦螢幕、特殊的電腦螢幕,考題就在電腦螢幕上面。但是後來他慢慢看不見了,變成要用口試,還好那位學生滿用功的,口試反而讓他成績表現得很好。
 

3. 當年工工系學生和現在的學生有沒有什麼差別?


   當然以前的學生素質是比較好一點,因為聯考的成績排名在比較前面。以前學生大概為讀書而讀書的情況比較多,然後現在學生可能為很多目的讀書,這是一個態度的問題,現在學生外務太多。


4. 若要使一個系更進步,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特質?


   當然學生要好,老師要好,也要有很好的制度,一切都能在制度上進行,若制度不好就改。我們清華大概都具備這些條件。學生入學的成績都還算不錯,學校都很有制度,像資源的分配、教室的評估、學生的評估,這一點清華占了很大的優勢。

5. 對於工工系系慶40週年,有沒有什麼建議可以舉辦的活動?


  我當系主任的時候剛好20週年,我們也辦了一個不是很大的一個慶祝活動。我們邀請校長來講話,在學校的小禮堂,開一個慶祝會,也有合照。那當然最好就是畢業生、畢業的系友,能夠回來慶祝。還有畢業生能夠寫文章或者是談一談自身經驗,告訴學弟妹們,我想這樣比較重要。

 

6. 除了系上的必修課程外,我們是否還需要去修一些工程方面的專業科目,對以後會更有幫助?


  那就要看以後的走向,因為工程太廣泛了。假如說你對機械方面的設計比較有興趣的話,就以機械為輔系;假如以後要走電腦方面的話,就多修一些電腦方面的課程。所以這要看自己的興趣,及以後的走向。不過工工系現有的課程內容很重要,我們以前有位系友,他後來就走比較偏電腦方面的課,後來在新加坡工業文學考試,考得成績比電腦科系畢業的人考得好,表示他在電腦方面下得功夫就多。所以不見得你是工工系畢業的,電腦方面的知識、計算機導論等等,就比資工系的學生不好,是要看你自己下的功夫。對於工工系學生,當然電腦是很重要的一個工具,所以掌握電腦很多應用的知識很重要,不管軟體硬體方面都是如此。

 

7. 在就業方面,工工系學生會不會比別系學生有更多優勢?


  工工系學生廣度比較廣一點,這是優勢。深度的話,就要再加強。這要看你們的興趣,如果想要走資訊工程方面的話,電腦方面的課就要盡可能地去瞭解或是熟悉;同樣的,走機械設計或其他領域也可以。因為工工系的一些觀念都是以系統為觀念來處理,因此其實很多領域都很重要。所以你們有系統的觀念,然後再加上各種專業的知識的話,各個領域都可以去走。甚至說,財務金融這個方向也可以,因為最近也有畢業的系友,不少就走財務金融方面,利用OR的知識、方法,處理一些財務投資、財務管理方面的問題。

 

8. 大學部學生輔系或雙主修,能不能加深深度?


  可以。我以前聽畢業的系友講,他們在宿舍討論工學院哪個系最好混,結果是工工系。就他們觀察,工工系的學生用功程度,沒有電機、材料等系那麼認真。所以,我覺得,工工系的學生風氣要轉換一下,不要以為理論的東西沒有用,不是理論的又太好過、不下功夫。其實每一門課都是要多下功夫,多思考,因爲學生就是要能應付各種複雜的狀況,創意的思考是很重要的。你的思考可能要比別人更靈敏、更不同。不要只以傳統的方式去思考問題。工工系的學生假如能夠思考更敏捷,並且做多方面、有創意的思考,對解決問題會幫助很大。所以平時念書就要培養思考的習慣,看一本書,或是老師教到課本上的一個道理、定理、性質,你要去想,並想通那個定理性質是什麼。輔系的話,我們的系以往也有念電機的輔系、動機的輔系,都表現得不錯。我們也有同學,尤其是女生,念電機輔系,後來她走的是IC方面的專長,而後出國念書,拿的是電機博士。所以只要認真,輔系也可以念得出成就的。
 

回歷屆系主任

瀏覽數: